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

2024-10-25 13:59| 发布者: 发展美发| 查看: 182| 评论: 11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1.jpg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记者 |马越 韦香惠

在过去的一周,小红书陷入了“滤镜照骗”的质疑之中。

在登上微博热搜的#小红书的滤镜有多强#话题中,网图与现实强烈对比的吐槽,让人大开眼界——所谓的少女心粉红沙滩,实际上是粗粝的砖红色碎石裸地;所谓的三亚“超好拍的秘境蓝房子”,只不过是海边一个破旧掉漆的小屋;而让人“拍出上海街头风情大片”的的北京国贸咖啡馆,实际上挤在兰州拉面、杭州小笼包中间毫不起眼……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2.jpg

小红书上的粉红沙滩对比图 (图片来源:微博@你的镜仔没改名次数版)

为此,小红书官方在10月17日发文向用户道歉,表示部分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的确存在美化多度笔记的情况,并且称“避坑”类笔记应当通过更好的产品机制充分展示给用户,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。

那些美化得过分的照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?

界面新闻记者走访了北京那家在小红书文案中号称“国贸最洋气caf锓每张都是上海大片”的咖啡馆。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3.jpg

小红书博主首发探店

这家大概不到10平米的门店没有座位,只提供打包和外带服务,虽说装修和产品包装确有格调,但最大的问题是,当你看到它周边店铺的环境,所谓洋气的氛围感大概一秒钟就会破功——面积窄小的门面,被“烟酒城”“杭州小笼包”“酱骨头”“板面”夹击在中间。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4.jpg

creeper coffee (图片拍摄:马越)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5.jpg

creeper coffee (图片拍摄:马越)

但对于用过度美化的照片故意“骗人”的指责,不少小红书博主予以否认。

拍摄国贸咖啡馆的小红书博主专门发了一篇笔记,“解密刷爆微博的café门头是这么p出来的”,他强调的整体思路无非是用修图软件调整亮度和对比度,并通过裁剪、杂物去除的方式“巧妙”地将周边破坏氛围的店铺隐藏,并且晒出了消费记录,表示自己并非店家雇佣的卖家秀。

另外还有一位拍摄三亚蓝房子的博主@爱吃烧饵块的吕小娜,公开发布声明回应称照片并非商业营销,没有过度滤镜,并贴出了照片原片对比参数。她表示因为构图、精神、色彩、光线、焦距、快门、曝光补偿等每一个参数都会直接影响照片的质感。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6.jpg

三亚蓝房子 图片来源:微博@爱吃烧饵块的吕小娜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7.jpg

三亚蓝房子的微博对比图

尽管个案中的当事人有各自拍摄的理由,并非商业行为。但其实整体上看,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精心修饰的图片,并带动所谓的打卡风潮,背后也有群体性的复杂消费心理。

首先,探店打卡的行为本身,其实本质上就是社交网络时代的“消费行为”;而大量“照骗”的背后是众多博主追求流量效应的结果。

以“探店博主”为定位的KOL,将线下体验与精美图片相结合制作成内容,以愉悦感作为一种高唤醒度的情绪,给用户带来更强烈的刺激和感受。而在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中,探店博主在内容产出上也变得异常“内卷”——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即使在没有商业合作的情况下,依然会第一时间自发抢去新店打卡体验。

数位探店博主向界面新闻表示,探店的秘诀之一就是要抢速度。在社交平台上强调“首发”,“就要赶第一波开店时候的体验,晚了就没有流量了。”

“在过去一年时间里,合肥新开的咖啡馆比过去10年还多。”居住在合肥的摄影师Peggy Zhu告诉界面新闻。在她看来,探店博主之所以喜欢拍咖啡馆,在于咖啡馆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,店主可以把更多启动资金用于装修和设计上,从而制造出更适合拍照的社交空间。而对于探店博主来说,体验咖啡馆的门槛也更低。

“举个例子,去探店一家西餐厅可能一天最多去两家,而咖啡馆却可以跑很多家。”她说,而探店博主因为需要保持固定更新频率吸引流量,也常常陷入焦虑,“需要时刻关注有没有新店出来,一旦有新店出来就要立马打卡,比如中午去体验,下午就要把图修好、内容编辑出来,尽快发布。”

所以赶上门店尚在装修、产品体验一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。这也就是为何你有时会看到那些精致照片背后,实地是还在装修的门头。这就会对其他普通网友带来的误解,当他们兴致勃勃跑到“出片胜地”,发现眼前一切无法营业。

一些店主也会利用这样的模式,招徕生意。“开业营销是必要的,KOL种草打卡就是其中一种效果不错方式。”在北京经营咖啡馆、酒店的郏珂磊告诉界面新闻,在新店推广初期,通常会拿出部分预算进行品牌包装和社交媒体推广,费用在数千至数万元不等。

而“滤镜照骗”诞生的第二个原因,和用户的“出片强迫症”有关。

如果说小红书的内容有一些主要关键词,那么“出片”绝对身处其中。“xxx超出片”“这个角度机位出片一级棒”“吐血安利,一定要这么拍”“出片圣地”……无出片,不旅游。

如果没有拍上一组令人满意的照片,那么便相当于没有来过。去一个地方旅游打卡,重点不在于东西好不好吃、服务是否到位,出片,是唯一能衡量是否能值回票价的的黄金标准。

因为疫情的关系,国内游与周边游,更让一众KOL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制造本地小众网红景点上。推荐文案清一色打出“国外景点平替”的标签,于是乎,你仿佛能在北京周边发掘80个“小瑞士”,以及成都周边的100个“小镰仓”,随便一个沙滩就是“小马尔代夫”“小圣托里尼”,让你不用出国就“假装在欧洲”。

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“打卡地”?-8.jpg

小红书上充斥着大量“出片”内容。

疫情之外,人们也在追求着出片的性价比。普通人或许不会参与名媛的下午茶拼团,但他们却会在小红书上寻找着,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,出最美的片。这里有大量现成的攻略和文案模板,以及拍照取景样本,让拍出一张美图变得更低门槛、可复制。

所以高性价比的出片办法,已经成为小红书博主的流量秘密。

他们会手把手教你怎么取景、如何修图以及详细的参数。这也会给其内容本身带来更大的流量,增加收藏点赞与关注——而关注数量的高低,意味着这个账号能够变现的可能性。

如果是奔着拍照为目的前往打卡的,那么看到实际场景觉得和照片有点不一样,或许不必懊恼,毕竟这些出片打卡地本质上只是“影楼背板”。而如果是奔着滤镜中岁月静好的体验前往感受生活的,那么估计要扶墙而出。

但为何有这么多人,明知道滤镜的存在,却还要亲测一番?

社交网络“种草打卡式”的内容营销之所以流行,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,则是由于模仿是人类社会性动物的本能。

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曾经提出三种模仿定律:下降律,即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;几何级数律,即模仿一旦开始,便以几何级数增长,迅速蔓延;先内后外律,即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,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。

而这也能对种草行为作出相对应的解释,比如人们倾向于模仿更有社会地位和时尚品味的人,社交网络上跟风式打卡盛行,以及人们对认可度更高、更熟悉的事物,总是更容易被种草。

事实上,人类本质上有着对“美”的追求。但社交网络的存在让这种追求变得有些功利。刻意制造的美感与滤镜,本质上是对流量的追随,而非对美的享受。小红书的slogan是“标记我的生活”,在对于流量的盲从和出片的过度修饰后,很多人标记的生活已经并非他们所展示的那样。

来源:界面新闻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上一篇:药店人,手把手教你做小红书!(附实例)

下一篇:马上评|用户信息大面积泄露,小红书别想“踢皮球”

交流热线
17501437970 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
创赢网-致力于帮助普通人在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、走向成功的专业网站,汇聚创新智慧与成功机遇的网络天地,是创业者开启赢之征程的首选之地。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23-2050 CHUANYING Team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创赢网 ( 湘ICP备17022177号-3 )

GMT+8, 2024-11-23 13:45 , Processed in 0.109092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